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为进一步提高国际部学生对家乡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丰富和拓宽党史学习的途径,领会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江苏省宜兴中学国际部学生于4月29日下午走进宜兴历史文化名村——白塔村,开展了“田野上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
白塔村坐落于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文脉深厚人才辈出。近年来,白塔村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在村书记的领导下,从昔日的扶贫村蜕变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本次寻访白塔村的活动主要分为参观生活行旅馆、参观革命剧作家于伶纪念馆以及人物专访三个部分。
生活行旅馆——追寻老物件中的革命记忆
在生活行旅馆,同学们参观了上个世纪自民国至改革开放期间,老一辈人用的各种生活器具,如民国时期的喜字搪瓷盘,简雅朴素的结婚照,具有时代气息的自行车,毛主席语录大全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物件反映着时代的巨大变迁,同学们从中深刻感悟到红色文化革命的点滴痕迹。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聚在一起,积极讨论着所见所感。在讨论中,同学们感受着老一辈百姓生活的艰辛,纷纷表示应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于伶纪念馆——探寻旧影像中的革命精神
出生于白塔村的于伶,是中国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于伶以戏剧和文学活动的方式,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以此来唤醒更多在黑暗社会中早已麻木的人们。长期从事左翼电影戏剧创作的他,被称为“中国革命戏剧的拓荒者”。在解放之后,他创造了大量精彩的有关于靴文化的话剧电影,如《夜上海》《聂平》等,都成为了广为流传的时代经典,他也因此被誉为“革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在纪念馆内,同学们浏览了于伶先生的手稿与各种文献,并在放映室观看了于伶先生的电影作品。
人物专访——感知乡村振兴中的革命力量
同学们走进宜人书院,通过视频的形式隔空对话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听他讲述白塔村的奋斗历程。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目标,白塔村高效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人数也逐年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欧阳华书记带领全村实现了从贫困衰落走向繁荣富足,实现了乡村振兴。
自此,“田野上的思政课”文化教育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游览了白塔村的特色美景,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红色革命为时代为人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定会不忘初心,铭记与传承革命文化。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